浙商资产研究院《2021年不良资产行业报告4月报》

2021-07-12

内容摘要

监管政策
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央行特别强调 “下一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入常态化阶段”,将全力做好存量风险化解工作,同时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

行业动态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一季度29家主体66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721.73亿元,债券违约已经成为常见情况
甘肃资产管理公司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全面上线试运行,数字化转型成发展趋势
中国华融宣布2020年年报延期,标普将其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长城国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对持有的宁夏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4%股权资产进行转让处置
山东辖区三年来处置不良贷款近7千亿,信用风险主要矛盾还是大客户风险,尤其是担保圈和担保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监管政策
1. 国务院4月13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鼓励债务人、债权人协商处置存量债务,切实防范恶意逃废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
因为融资平台举债新增政府性债务,风险较大。中金公司此前测算称,截至2018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带息负债超过30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例为34%。但平台公司的偿债保障比率只有0.4倍,即这些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无法支付当年到期的债务和利息。

点评:此次国务院提出“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监管首次提及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与规范了。早在2018年《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此外,山东、湖南、重庆、陕西等一些地方省市也陆续有出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相关方案。总体思路是空壳类撤销的撤销,公益类转型的转型,有竞争力能市场化的市场化。本次监管层再次提出对失去偿债能力的地方政府平台清理处置,显示出监管对处置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倾向趋势。预期未来地方融资平台分化将愈发明显。

二、行业动态
1.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68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51.8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48.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7万亿元。

点评:一季度银行不良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有所提升,但由于疫情而进行的展期使得部分风险推迟暴露,一些企业经营情况未发生实质性好转,因此下半年一部分展期到期,可能导致资产质量波动,不良率存在反弹可能性。

2.一季度66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721.73亿元,债券违约已经成为常见情况。一季度有29家主体66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金额721.73亿元,不管是数量,还是金额均创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一季度的46只债券违约,580.82亿元的金额,同比增加43.5%和24.3%。3月29日当天就有两只债券违约,成龙建设集团公司债“19成龙01”未按时支付到期利息,发生实质违约。同一日,紫光集团公告,“17紫光03”不能按期足额兑付利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两家均是利息违约,涉及金额都不大,前者为0.15亿元,后者是0.44亿元。这已经是紫光集团3月份以来的第三次,今年以来的第五次违约。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看见债券违约还觉得有点害怕,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特别是去年永煤违约之后,各种‘信仰’都被打破。不过从债市的发展来看,只有打破刚兑,才能建立起良性的金融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可能违约的数量和规模依然不小。

评论:打破刚兑,从长期来是信用体系建立以及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起步与基础。自去年永煤控股、华晨集团等接连违约以来,刚兑信仰、国企信仰等各种信仰轮番打破,预期今年债券违约数量规模居高的情况将继续延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刚兑打破并不意味着刚兑取消,这也是去年以来政府加强打击逃废债的原因,严防借刚兑打破之机恶意违约。